淋巴癌是狗狗最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
大約 80% 的狗淋巴癌以多中心形式存在,也就是全身的淋巴結都會腫大。其中 70-80% 是B細胞免疫表型,中至高惡性的B細胞淋巴癌佔狗所有淋巴癌的 47% 。
大多數狗的B細胞淋巴癌進展快速,少數則進展緩慢,表現出惰性行為。
以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oncovin、prednisolone這幾種藥物為基準的CHOP療程是最常用在第一線治療淋巴癌的雞尾酒療法。
而 CHOP-25 和 CHOP-19 是最常使用的療程,但哪一種作法對病患更好,目前未曾有研究做過比較。
在這裡 CHOP-25 指的是25週完成的療程;CHOP-19 指的是19週完成的療程,兩者使用的藥物與給藥順序都一樣。
因此,本篇研究希望能「比較被診斷為多中心B細胞淋巴癌的狗,使用第一線化療療程 CHOP-19 或 CHOP-25 的治療結果」。
作者蒐集了來自 16 個歐洲腫瘤轉診中心的 502 隻狗。 155 隻狗接受了 CHOP-19 治療,347 隻狗接受了 CHOP-25 治療,進行回溯性世代研究。
回溯性世代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就是「藉由回顧已經發生的病例,去檢驗各種變因和結果的關係」。想再更進一步了解,可以在google搜尋「高點醫護網、回溯性世代研究」,我覺得寫得十分清楚。
研究結果得知:
CHOP-19 療程中,6 個月、1 年及中位無惡化存活期 分別為 56.5%、14.1%和 196 天;
CHOP-25 療程中,6 個月、1 年及中位無惡化存活期 分別為為 56.4%、17%和 209 天。
CHOP-19 療程中, 1 年、2 年和中位總存活期 分別為 36.9%、13.5%和 302 天;
CHOP-25 療程中, 1 年、2 年和中位總存活期 分別為 42.8%、15.4%和 321 天。
統計結果證實了,對於中位無惡化存活期和中位總存活期,兩種療程之間並沒有顯著差異。
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是指「從化療開始,直到淋巴癌惡化或病患死亡,所經過的時間」。總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是指「從化療開始,直到病患因任何原因死亡,所經過的時間」。
令人感興趣的是,
根據作者原本的假設「CHOP-19 療程由於劑量強度較高,因此病患能擁有較長的無惡化存活期」。
但結果並非如此。
研究反而指出,「以 CHOP-19 和 CHOP-25 治療狗多中心B細胞淋巴癌有相似的結果,兩種療程間並沒有優劣之分」。
劑量強度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一種藥物給予的劑量,單位是 mg/m2/week。為什麼 CHOP-19 的劑量強度比 CHOP-25 高呢?是因為 CHOP-19 是把全部的化療藥在 19 週給完;而 CHOP-25 則是把全部的化療藥在 25 週給完,所以前者的劑量強度較高。
而且,CHOP-19 與 CHOP-25 之間相似的治療效果說明了,化療開始的前 11 週,是決定治療結果最重要的時期。
與仍處於部分反應的狗相比,在第二和第三個化療週期開始時能夠達到完全反應的狗,會具有更長的無惡化存活期和總存活期。
什麼是部分反應?什麼是完全反應?每次化療後我們都會藉由一些檢查與計算,來得出狗狗對於化療的反應。完全反應(complete response)指的是「全身所有腫大的淋巴結都縮小到正常的尺寸,而且身體沒有任何器官留有腫瘤的證據」,這是為狗狗化療的我最想得到的反應。部分反應(partial response)指的是「目標淋巴結的尺寸有 30% 以上的減少」,這是比完全反應差一些的反應。另外,疾病穩定(stable disease)、疾病惡化(progressive disease),則是我比較不希望碰到的反應。
如果硬要比較兩種療程的優缺,
CHOP-19 相對於 CHOP-25 的優點是縮短了療程持續的時間並延長了狗的免治療期;
但 CHOP-25 的優點是可以在更長的時間內分散毛孩家人的財務和照顧上的負擔(如交通往返、向公司請假等)。
最後,也是最令人省思的研究結果是:
「化療引起的中性球減少症,與治療結果之間有著正相關」。
更仔細的說,化療後的中性球減少症越嚴重、化療期間發生中性球減少症的次數越多,都讓病患能達到較長的無惡化存活期和總存活期。
對於CHOP療程中用到的 3 種藥物來說,這一結論都是正確的,此結果又與cyclophosphamide的相關性最強,因為在CHOP療程期間發生 3 次以上「cyclophosphamide引起的中性球減少症」的狗中,有 25% 在 2 年後 淋巴癌仍處於緩解狀態(身體內沒有任何腫瘤存在)。
化療引起的中性球減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是化療後最常出現的副作用之一,因為化療藥除了能殺滅癌細胞之外,也會傷害身體中分裂快速的正常細胞,白血球中數量最多的中性球就是最容易受影響的血球。我們在為病患化療後,會預期看到中性球減少,這代表我們給的化療藥劑量是足夠的;但如果化療藥物的劑量給得太高,會使得中性球的數量過低,進而導致狗狗容易受到病原的感染、甚至引起敗血症。
關於中性球減少症與治療結果的關係,其實與我自己對淋巴癌治療的經驗不謀而合。
在化療過程中如果想逃避嚴重的中性球減少症,也就是藥物劑量不要給太強,或許我能避免因為副作用使得毛孩在化療過程中死亡的可能性,但也會減少療程結束後毛孩能夠擁有的存活時間。
反之,如果為了增加療程完成後毛孩的存活時間,就將每次的化療劑量給到很高、就為了看到中性球減少症的出現,這樣的想法也會增加毛孩在化療過程中因中性球減少症而出意外的風險。
因此,就算我已經當腫瘤科獸醫師 10 年了,每次在給化療藥前、看著自己的病患,心裡都是戒慎恐懼、與無止盡的腦內搏鬥。
「這次 該給高?還是給低?」
文章整理自:
Comparison of CHOP-19 and CHOP-25 for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odal B-cell lymphoma in dogs: A European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024)
(以CHOP-19 和 CHOP-25 療程治療狗多中心B細胞淋巴癌的比較:歐洲多醫學中心的回溯性世代研究)

